0引言
从国际金融业进步的历史过程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和商业银行在处置银行不好的资产问题上都曾进行过有益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大部分国家是通过打造类似金筹资产管理公司如此的专门机构来拓展不好的资产特别处置工作的。
1海外处置商业银行不好的资产带来的启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不好的资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点,吸取有关国家经验,在理清国内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不好的资产问题的成因之基础上找寻有关处置的方策,不只能够帮助推进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入,而且有益于经济和谐进步,有益于社会稳定。
1.1海外处置银行不好的资产的异同剖析
海外处置银行不好的资产的方法有其相似之处:(1)核心内容都是将好资产与坏资产离别经营,对坏资产折价供应,目的是尽快消化这类不好的资产。(2)都进行了规范建构,成立了专门处置不好的资产的机构,从实质上架起了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桥梁。
尽管这样 因为各国的条件有差异这类做法又有各自的不同的地方:(1)财政实力和经济基础雄厚的国家,一般使用集中处置的方法如美国、日本。而财力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一般使用分散处置的方法。(2)依据不好的债权产生是什么原因与背景不同,对不一样的对象使用不一样的处置办法。这种不同对待、分别推行的方法,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不好的债权的收购。(3)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处置不好的债权的空间大,处置快且较彻底,如美国、日本等,而市场机制相对较弱和处于转轨和进步之中的国家处置不好的债权和空间相对就小,也不可能那样彻底,如波兰和东南亚各国。
1.2海外处置不好的资产的成功经验对国内的启示
第一,第一成立专门机构处置银行不好的贷款。几乎所有些国家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处置银行不好的贷款。在发达国家里,譬如美国和日本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在银行不好的资产的处置上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解决不好的资产的基本出路是打造一个独立银行企业以外的中介机构,架起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桥梁。不好的资产之所以发生,归根到底是货币资金运动的中断,为此,需要在金融业分工中打造一个既能经营货币资产,又能经营实物资产的中介机构,在根本上使中断的货币资金运动连接起来。国内也先后成立了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从四大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巨额不好的资产,但还存在着效率不高,违规事件频繁的大问题。因此,国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应在内部机制和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健全。
第二,打造国有商业银行新的经营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打造现代商业银行规范,从根本上减少不好的资产的产生。从内部看,应该深化银行内部改革,打造和健全经营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严格内部监督机制;从外部环境看,中央银行应该加大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维护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
第三,在方法上实行多样化,多种方法并用。国内要借鉴海外的经验,多吸取各种不一样的经验,然后结合国内的本身状况,多种方法并用。针对不一样的状况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对不一样的企业可以采取资产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不一样的办法,灵活多样地运用国家政策,提升资本运用水平,加快不好的资产的处置进程。
第四,加快不好的资产的处置进程。从国际经验看,几乎所有些国家都开放不好的资产处置市场,将不好的资产的处置置于国际市场中。所以面对渐渐逼近的海外银行的角逐重压和数目庞大的不好的资产,开放国内不好的资产处置市场,引进外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不好的资产的处置进程,已经火烧眉毛。
2对国内不好的资产处置的建议
2.1宏微观结合,打通规范与规则之妨碍
微观上,加大银行内部的改革,打造和健全经营机制,打造风险分担机制,加大银行内部的监督规范,从而预防和降低不好的资产的风险。从宏观上,应该由中央银行打造对不好的资产进行防范的规范,加大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并维护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从而从外部环境和法律上预防和降低不好的资产的产生。宏微观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对不好的资产进行风险防范和处置。
第一,要提高信贷市场立法层次和效力。越来越将国内金融监管部门拟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金融规章经过法定立法程序转化为稳定的法律规范安排, 提高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层次,尽快扭转国内主要依行业规章治理金融信贷市场的不科学情况,努力推进金融信贷市场运行的法制化进程。第三, 要清理修订与实质不符的法律规章, 防止有欠科学完备的规范性文件干扰和误导信贷及金融法律实践。
结合国内状况,政府资源与非政府资源应配套运作。国内国有银行不好的资产的形成缘由复杂,规模巨大,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担得起,需要坚持政府、银行、企业一同承担的原则。相对于发达国家,国内在市场、法制、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量的规范性短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机构投资者数目少,规模小,吸纳不好的资产的能力有限,紧急限制了国内资产证券化的进步。这样的情况决定了清理不好的资产在国内将是长期的实践过程,而且暂时也不可以过分地依靠市场机制有哪些用途,政府将不可防止的发挥要紧用途。银行不好的资产剥离和重组一直涉及到很多的资金流入和损失的承担。那样,哪个是很多资金的提供者和损失的承担者呢? 从各国解决银行不好的资产的经验和做法看,政府资源是一个主途径,政府是很多资金的提供者和损失的承担者,而其它资源,如银行自己资源、新的投资者等相对处于次要地位。但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和处置国有银行的不好的资产,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仅有政府的看重和支持是不够的,需要政府资源和非政府资源的配套运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如银行方面,应该尽快健全呆账筹备金规范,运用呆账筹备冲销部分不好的贷款,以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为配合资产管理企业的工作,选拔和推荐一些出色的营运管理人才到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员。企业方面,除去为金筹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准确的、实事求是的资料和信息外,积极向金筹资产管理公司提出重组债务等方面好的建议,同时紧紧抓住这一好机会和契机,以求得企业的重新进步。除此之外,需要预防债务人乘机逃废银行债权,预防在全社会形成大规模的逃废债务风潮。
2.2多管齐下,打造风险防范意识
2.2.1 加大贷款风险事前防范。
强调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即强调贷前调查和审察工作,强调在对市场和企业进行很多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准贷款企业和项目,选择商品市场需要大、经济效益好、还贷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把住不好的贷款形成的源头,把贷款的风险清除在发放之前。
2.2.2 重视贷后检查,准时挽救不好的贷款。
从银行资金的贷出到本金与利息的收回在时间上是离别的,相隔数月到数年。而在这数月与数年中,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都或有非常大的变化,可能出现贷前调查和贷时审察所意料之外的状况,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状况下。因此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贷款风险,就需要加大贷后检查,打造贷后检查报告、登记、备案规范,严密监督企业根据合同约定用贷款,密切注视借款企业的变化状况。
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对自己的盈利水平、营运管理水平、策略远景等可能波动状况与宏观原因如国家经济的政策、自然原因、政治缘由对企业构成的影响拥有比银行更了解的信息,它在向银行贷款时,为了获得贷款,具备掩盖自己缺点的动机。因为这种单方而拥有信息的存在,致使银行贷款的实质风险比它所察看到和想象的还要大,商业银行作为委托人的目的是企业准时完整地偿还本金及利息,但因为企业作为代理人在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或许会采取违背委托人目的的行动,致使银行贷款的偿还产生了将来的不确定性。
2.2.3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分散贷款风险。
一是防止贷款过于集中于某个行业和企业,防止将鸡蛋放入一个篮子的状况。因此,需要对贷款对象类别进行控制和剖析,设定科学的比率,对单个企业的贷款余额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不能随便突破。
二是在贷款方法上加强抵押、担保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尽量缩小信用放款额度。
三是在贷款形式上,运用组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委托贷款等形式,将贷款风险加以分散。